欢迎来到 财政在线网!!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互动交流

郑培坤:共建共富,不负信任和期盼

时间:2023-10-15 文章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作者:佚名

  

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郑培坤代表在北京驻地接受媒体视频连线采访。

  

   从县城北行10多公里,一座崭新的村落映入眼帘,这就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。

   “我们以‘共建共富’为目标,全力创建先锋塔山、文明塔山、宜居塔山、魅力塔山……”谈起带领乡亲们一起共建美丽家园,全国人大代表,塔山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郑培坤娓娓道来。

  

   “读书,是为了让家乡远离贫困”

  

   2005年,出身农村的郑培坤,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,开始投身养殖业。

   “吃苦在所难免。”郑培坤在创业之初,资金短缺就是最大的问题。于是,他到处借钱,找亲戚、朋友、同学,从银行贷款3万多元。好在当时养猪的成本并不高,养猪的产业便慢慢做了起来。

   萌生回村建设家乡的想法,是在2012年春节回家时。郑培坤说:“当看到乡亲们生活依然艰难,而且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的情况后,我坚定了回家创业的决心。”2013年3月,他取出自己的全部积蓄280万元,带着妻儿回到家乡,建起了年出栏达3000头生猪的养殖场。

   这些年来,在他的带动和激发下,乡亲们建设家乡的劲头更足了。“读书,不是为了远离家乡,而是为了让家乡远离贫困!”回忆当初的选择,郑培坤目光毅然。

  

   “找到追求目标,就有奋斗动力”

  

   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应对风险的能力,在养殖行业就站不住脚,更谈不上为家乡作贡献。

   “找到追求目标,就有奋斗动力。”郑培坤坚持“技术为本”,利用所学知识,结合家乡实际发展养猪产业。

   2019年,考验他的时刻来了。面对肆虐的非洲猪瘟,怎么办?

  “ 消灭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、提高易感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力……”郑培坤凭着过硬的技术、丰富的经验和精细化的管理,让塔山村的近万头生猪幸免于难。

   渐渐地,郑培坤有了些名气,前来请教的人也越来越多。郑培坤介绍,镇远县江古镇的管文祥就是其中之一,他专门过来学习,现场跟班一个多月,掌握了生猪养殖的关键控制技术点。如今,他自繁自养100头母猪,年出栏生猪2000头、产值达400多万元。

   “如何选址、如何选择品种、怎样因地制宜建设养殖场、怎样阉割?”郑培坤的制胜法宝,是先从理论上搞清门道,撰写好养殖流程。

   他喜欢做笔记,每干完一项难活儿,总要总结一番。10多年来,他写满了十几本的养殖案例笔记。那是他的财富,更是他的“核心竞争力”。

  

   “口袋鼓了,生活好了”

  

   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。”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郑培坤,不仅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   在郑培坤的带领下,塔山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,从2012年的4269元增长到现在的18000元,450户1756人累计分红1176万元。目前,塔山村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,拥有8家农业公司、14个家庭农场、种植养殖大户42户,农业产业产值达7000万元,村集体经济资产累计超过1500万元。

   通过养猪尝到了甜头的村民感慨:“2016年,家里开始养猪,现在年出栏生猪1000头。我们口袋鼓了,买了车、买了房,生活一天比一天好。”

   生猪养殖稳定后,郑培坤又把村级主导产业拓展到养牛产业,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能人+农户”的方式,整合茂隆、统口、凉水井等7个村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了“育繁推一体化”肉牛养殖项目,带动350户农户1400余人致富。

   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郑培坤以农村需要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,成立塔山职业农民培训中心,为乡亲们免费常态化开展养猪、养牛、种植等示范培训。去年以来,共组织开展培训5期,累计培训200余人次。

   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”郑培坤说,技能学无止境,每份职业都很光荣。他将用实际行动履行好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,努力把愿望变成现实,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好每一步,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,不负信任和期盼。

  附件下载:

原文链接:http://bgt.mof.gov.cn/zhuantilanmu/rdwyh/dbwyfc/202309/t20230925_3908826.htm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