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 财政在线网!!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财政法制

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精准、可持续—北京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预算安排情况

时间:2022-01-19 文章来源:北京市财政局 作者:佚名

  2022年1月6日,《关于北京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(草案)的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提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。

  《报告》显示,2021年,在全市共同努力下,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32.3亿元,增长8.1%,好于年初3%的预期。展望2022年,全市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。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6169.6亿元,增长4%。

  一、回顾2021: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,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的财政保障能力稳步增强

  (一)收入增长超预期,收入质量达到全国第一

  2021年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、首都经济持续恢复、财源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等因素带动下,自3月份起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九个月呈两位数增长,12月份增速回落至个位数,全年完成5932.3亿元,增长8.1%,高于预期目标5.1个百分点。同时,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特征明显,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,增长2.0%。受2020年突发疫情财政收入低基数增长的影响,全年财政收入总体呈现“上半年逐步回升,下半年稳步回落”运行趋势。

  从收入质量方面看,我市财政收入质量保持较高水平,税收占比达87.1%,居全国第一。

  (二)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、更可持续

  面对常态化的紧平衡态势,全市财政部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,“向改革要动力,向管理要效益”。

  一方面,优化财政保障机制,做大财政“蓄水池”。加强财源建设,优化对企服务机制,推动符合首都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。持续释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,前三季度减税降费合计781.7亿元。完善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,采用贷款贴息、拨款补助等多种财政工具,全力支持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,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。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建设,促进本市资本市场整体发展。综合运用融资担保、政府采购等财政工具“组合拳”,支持中小微、民营企业发展。鼓励政府性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代偿代补范围,对单户企业贷款担保金额由 500 万元扩大到 1000 万元,助力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。2021年全市新注册企业、迁入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8.2%、57.0%。新注册中小企业中,科技服务业数量居首位。27支政府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471亿元,财政资金放大倍数超过4倍。PPP项目签约落地率达93%,居全国第一。在政府采购整体份额中,将预留中小企业采购份额提高至40%,高于国家要求10个百分点。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、帮扶市场主体的措施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,为财政增收固本培元。

  另一方面,更加突出绩效导向,算好财政“精细账”。财政部门通过调结构、控成本、强绩效等措施,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必需、非刚性支出,在近年严控“三公经费”等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,2021年继续按10%的比例压减出国、会议、差旅和培训等经费,按45%的比例压减课题经费等,压缩一般性支出达35.5亿元,统筹用于支持全市重点工作。深入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,“北京模式”初步形成。改革形成122项支出定额标准,已全部用于2022年预算编制中,节约资金180余亿元。制定实施公交、地铁、热力、自来水等四个公用事业领域三年降本增效目标方案,年度降本11亿元,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。

  (三)支出聚焦保民生等重点领域

 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62.7亿元,增长1.3%。统筹保障好疫情防控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,聚焦支持建党百年庆祝活动、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、服贸会举办等全市重大活动。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、城市副中心建设、中轴线申遗、“两区”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落地。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民生领域支出比例持续保持在八成以上,教育、文化体育、社保就业、交通运输、城市运行等民生领域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。

  二、展望2022:坚持稳中有进,切实做好2022年收支安排和财政改革管理工作

  (一)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

  综合考虑我市经济增长基础和条件,增收潜力和减收压力并存,预计2022年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。收入上看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6169.6亿元,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,增长4%,与经济增长趋于吻合。支出上看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7156.0亿元,增长4.3%。将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,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结构和财源体系;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精细化治理,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安全条件;支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,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;按照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的原则,稳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;大力建设城市副中心,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。

  (二)积极的财政政策“提升效能,更加注重精准、可持续”

  2022年,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,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“提升效能,更加注重精准、可持续”的要求,在继续保持积极取向的同时,把提升效能放在突出位置。围绕中央及市委、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,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。

  一是强化财政政策资金统筹,聚焦支持首都重大战略任务。紧紧围绕北京要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途径的工作要求,加强财政资金资源和政策统筹,研究建立符合首都特征的财税政策体系,支持落好“五子”任务。二是培育具有首都特征的财源体系,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,强化对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制造业的支持力度。充分利用“两区”“三平台”建设契机,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和财源发现机制,培育重点财源企业和潜力中小微企业,推动二产提质、三产增效。引进一批国际功能性机构、专业服务机构和高端制造业企业落地,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央企及其子公司、分公司持续在京发展。三是聚焦“七有”“五性”需求,持续改善民生。按照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的原则,完善符合首都标准、首善要求的多层次民生政策保障体系。健全公立医院、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资金保障机制。促进教育领域支出向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倾斜。支持实施促进就业政策。持续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等。四是深化财政预算改革,提升财政治理效能。不断健全政府过“紧日子”长效机制,2022年市级“三公”经费下降1.1%。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,对所有预算项目按轻重缓急、成熟度进行排序,分清优先等次,突出保障重点。梳理整合财政支出保障政策,强化支出政策对预算的指导约束。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,进一步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,推动单位提前编细编实项目预算。深化“北京版”成本绩效改革,将全成本绩效管理拓展到区街乡镇基层和各重点支出领域。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,做好直达资金“全链条、全过程、全方位”的监督管理。进一步规范预算公开内容,加大部门预算公开的广度和深度,以公开促管理。五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,筑牢财政安全运行防线。关注经济运行趋势、土地市场波动等情况,加强财政经济形势研判,提前制定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工作预案。防范化解债务风险,科学测算本市债务规模水平,探索建立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机制,保持合理可控的债务率,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持续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工作,防范财政金融风险。落实部门及单位预算管理主体责任,加强部门内控制度建设,切实强化预算约束,提高基层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czj.beijing.gov.cn/zwxx/czyw/202201/t20220107_2585245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